《宪法宣誓誓词变迁:国家工作人员使命感的新篇章》

《宪法宣誓誓词变迁:国家工作人员使命感的新篇章》

一、宪法宣誓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始终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高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了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我国逐步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

二、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同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这一背景下,宪法宣誓制度应运而生。

三、宪法宣誓誓词的变化及其意义

自2018年起,宪法宣誓誓词进行了两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体现了时代发展和法治进步的要求,也反映了国家对公职人员新的期待和要求。

(一) 2018年的首次修改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有关宪法宣誓的内容包括增加了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职务的宣誓程序,并将誓词中的“忠诚于党”改为“拥护党的领导”,这一变化强调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突出了宪法宣誓的政治性。

(二) 2022年的最新修订

2022年12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关于实行宪法宣誓的决定》的决定。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将誓词中“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增加了一句——“做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干部”。这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工作人员为民务实、为民服务的工作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四、相关案例解读

在实践中,宪法宣誓已经成为新任国家工作人员就职的重要仪式。例如,在某地新当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时,因未按照规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导致宣誓无效。该案例表明,宪法宣誓不仅是形式上的庄重仪式,更是严肃的法律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五、展望未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宪法宣誓誓词可能会根据时代需求继续调整和完善。无论如何变化,其核心精神都是强调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真正做到为民务实、为民服务。

六、结语

宪法宣誓誓词的变迁,不仅是对国家工作人员使命感的重新定义,也是对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的有力推动。在国家发展的历史征程上,每一位国家工作人员都将以此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资讯